中芯国际上市 募集532亿创A股纪录

2020-07-16 21:00

中芯国际上市 募集532亿创A股纪录

7月16日上午,中芯国际(688987.SH/0981.HK)正式登陆A股。按27.46元的发行价股价计算,中芯国际猛涨201.97%,以82.92元收盘,市值达到5918亿元。

中芯国际此次上市创下了科创板最高募资记录,成为了近十年来新的A股募资王。招股书显示,中芯国际在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之前,其募集资金将达462.87亿元,若全额行使,募资资金将达到532.3亿元。

本次中芯国际战略配售的股票数量为8.43亿股,认购总金额为231.44亿元,占初始发行数量的50.00%,约占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发行总股数的43.48%。

参与中芯国际战略配售的投资方达29家,其中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(即大基金二期)和GIC Private Limited(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)认购金额最高,分别为35亿元和30亿元;其次便是认购22.13亿元的青岛聚源芯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,其为中芯国际上下游企业的投资联合体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大基金全资持有中芯国际第二大股东鑫芯香港100%股权,在此次认购了5亿元,全资持有第一大股东大唐香港的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认购了19.9亿元。

市场的追捧来自中芯国际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先地位——内地第一家提供14纳米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企业,在全球范围内,包含中芯国际在内仅有4家有技术能力提供14纳米技术节点。数据显示,中芯国际在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排名第五,市场份额为4.5%。

中芯国际由被称为“中国半导体教父”的张汝京在2000年创立。在回国创业前,张汝京任职于美国半导体企业德州仪器,凭借在德州仪器积累的人脉,1997年张汝京回国在台湾创办“世大半导体”,公司的目标便是超过台积电和联电的市场地位。三年后,世大半导体大股东将股权卖给了台积电,同年张汝京转战上海,带领核心团队成立中芯国际。仅经历四年,中芯国际就成功登陆美股和港股,在去年中芯国际从美股退市。

中芯国际成立时,股份十分分散。资料显示,中芯国际初始股东共计有16名,包括国资背景的上海实业、北大青鸟,美国的高盛、华登国际,台湾的汉鼎亚太,新加坡的祥峰投资,作为大股东的上海实业持股仅12%,张汝京持股不足1%。

中芯国际股权分散是源于张汝京要避免再次出现世大半导体的情况,但这导致了中芯国际陷入了高管内斗。2008年,中芯国际资金出现缺口,黑石、TPG等机构有意入股,最后国资背景的大唐控股入股,成为了持股16.6%的最大股东。

与此同时,台积电起诉中芯国际侵权,最后以创始人张汝京在2009年被迫离职,台积电获得中芯国际10%股权和2亿美元赔款结束。张汝京离职,江上舟接任两年后病逝,中芯国际分成了王宁国和杨士宁为代表的台湾派系和大唐派系。此后,在邱慈云的带领下,两大派系之争逐渐平息,王宁国和杨士宁相继辞职。

在经历数次股权变更后,截至2019年12月31日,第一大股东大唐香港持股17%,第二大股东鑫芯香港持股15.76%,公司股权仍较为分散,处于无实控人的状态。

中芯国际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始于2016年。2016年,中芯国际宣布新厂投资计划,在上海和深圳建设12英寸生产线,将天津8英寸生产线产能从4.5万片/月提升至15万片/月。与之相应的是投资性现金流的变化,2017年-2019年分别为-184.65亿元、205.95亿元和135.53亿元,今年一季度则为-124.09亿元。

大幅扩张下,中芯国际的业绩有了明显的提升。2017-2019年,营业分别为213.9亿元、230.17亿元、220.18亿元,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2.45亿元、7.47亿元、17.94亿元。今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64.04亿元和4.37亿元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华为在海外受阻,中芯国际与华为海思签订了14纳米工艺的订单——今年4月,华为设计、中芯国际代工的麒麟710A芯片面世——从台积电手中抢夺了一部分市场。目前,华为海思成为了中芯国际第一大客户。

获得华为订单,有望成为中芯国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契机。台积电在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的原因有一关键事件——2014年台积电获得了苹果代工订单,市场份额从40%左右一举超过了5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