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地摊回归本源

2020-06-13 21:00

“2月,口罩,错过了;3月,体温枪,错过了;4月,熔喷布,错过了;5月,头盔,错过了;6月,摆地摊,我不能再错过了……”“摆摊之大,一条街装不下,摆个烧烤架,一桶孜然,一吨香辣……”

从网上的各种段子可以看出如今地摊经济之火。但调侃的字里行间,也多少可以读出些异样的味道。而现实地摊中的“异样”表现更多,大有让地摊经济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发生异化的势头。这种情况令人担忧。

浅层次的问题,是那些老问题,如占道经营、环境污染、噪音扰民、假冒伪劣、消费纠纷等。正因如此,地摊经济常被人看做是穷人经济、低端经济、落后经济,甚至是“脏乱差”的代名词,多年来在很多地方成为被治理的对象。现在政策导向发生变化,为其赋予了更多民生功能和经济意义,这就要求地摊经济必须进行升级。如果在形式上依然脱不去一个“乱”字,展现不出干净卫生、积极健康的新形象,就很难获得生存空间,实现长久发展。

“乱”的问题其实并不难解决,只要加大管理力度就可以了。而更大也更严重的问题,是出现的一些新现象。比如,资本炒作“地摊经济”概念,搅动股市。某汽车企业推出“摆摊神车”,股价一度大涨超120%,市值上升近6亿港元。近期有超过10只“地摊经济”概念个股收盘涨停,纷纷发布股价异动公告,提示相关投资风险。分析人士指出,“地摊经济”概念股股价暴涨,市场题材炒作的成分更大,而且,以资本之力抢占市场地位,可能会破坏地摊经济的自有生态,呈现野蛮式发展。因此,必须防止在资本的助推下,产生过热现象,让地摊经济变了味。

事实上,在资本市场之外,许多人“投身”地摊经济的目的不纯,其行为早已变了味。某地为响应支持地摊经济的政策,要求城管队员每人发展3个摊位,领导以身作则每人发展5个;有的地方宣布开放早市地摊后,黄金路段摊位坐地起价,短期内涨幅达十几倍甚至几十倍;有的企业人力部门上街摆摊招聘,打出各种广告自我吹捧宣传;也有不少并不缺钱的人开着豪车上街摆摊,售卖名酒、名烟及各种奢侈品;还有一些媒体大讲“靠摆摊买上了奔驰”“摆地摊日入3万”等造富故事……在上述这些人眼里,地摊显然成了秀场,地摊经济被带偏了节奏。

从政策出发点来考虑,疫情造成经济下行压力增大,大量城市从业人员下岗和失业,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。允许城市中低收入人口通过地摊经济获取收入,既是度过疫情危机的需要,又是对长期以来以精英思维模式治理城市理念的反思。目前地摊经济走热,出现资本大肆炒作、媒体过度宣传、作秀抢占资源等极端化、娱乐化现象,这些已然背离了松绑地摊经济的初衷,对于推动地摊经济正常化、规范化,有害无益。

对于地摊经济,要保持客观清醒的认识。正如一位学者所言,中国经济的问题不是简单地靠发展地摊经济就可以解决的。当下放开地摊经济更为实质的意义,是表明政府进一步改革开放、实事求是解决各类问题的态度,是希望以地摊为开始,各地政府积极担当,根据实际情况搞活经济。就地摊经济本身而言,真正有意义的做法,是让它回归本源,而政府要做的,是把控好方向,依法依规做好监管。

《中国质量报》

让地摊回归本源